别说沈珏只是殇亡,就是对于寿高的年长者来说,这些陪葬也堪称丰厚。 沈犹豫道:“这些……这些太贵重了……” “这是珏哥儿的随葬”沈瑞道。 虽说对于沈瑞来说,这种厚葬除了招盗墓贼一无是处,可入乡随俗,并不愿沈珏被轻慢。 沈闭了嘴。 见过了沈珏生前住过的松柏院,再看看眼前的丰厚随葬,要说二房苛待沈珏,那沈自己也不信。可是二房对沈珏越好,越是衬着宗房这次的要求是多么无礼。 沈直觉得面上发赤,有些站不住了。 沈全并没有发现沈异样,道:“南下还是水路便宜,不过今年开暖晚,北运河还不到通航时,从京城到山东这一段还需陆路;到了山东,就有船了……杨家表姐正好随表姐夫正在临清,大伯娘已经打发人提前一步送信过去,让表姐夫那边帮忙预备南下的船。到了临清,二哥换船走水路就行……” 这里说的“杨家表姐”就是杨镇的长女,是杨镇已故原配沈氏所出,尚书府的外甥女。 沈越发不安,道:“会不会太麻烦婶娘……” 沈全道:“那也没法子,要是走陆路的话,诸多不便,不知耽搁到何时才能回到松江。如何能等得呢?”最后一句确实低不可闻。 沈也知晓南边热的早,路上实不宜耽搁,便长吁了口气。之前他想的还是太不周全,千里扶灵岂是容易事? 灵柩既已经重新迁出,沈离京的子也就到了。 灵柩停在福地这边,沈则随着沈瑞、沈全回城一次,与二房长辈拜别,也往沈瑛、沈理两家打了个照面。 沈瑛只道:“逝者已矣,哥儿回去,还是多劝海大伯保重为要……” 沈点头称是,族兄弟彼此客气一番,都能察觉到眼下不同过去,族兄弟之间似乎有什么东西变了。 沈理则是毫不客气地道:“沈珏在世时没见你们怎么待见,如今如此作态委实无趣。你们一时兴起,却要给旁人多少麻烦,即便二房长辈厚道,旁的族人还看着,令尊终会后悔的” 沈讪讪,落荒而逃。 京郊二房福地挖开的墓已经填平,随着风吹晒,大地复苏,草青翠,昔痕迹也在消融。 沈瑞这里,提前半年,彻底进入了备考状态。 长辈们眼见沈瑞用功,盯得越发紧,又担心他这般用功考不好会受不住,话里话外也是开解之词。实际上沈瑞即便心里颇为急迫,也没有觉得自己就一定能行,不过是想着尽力而为。 沈沧出仕四十来年,经历过风风雨雨,对于御史弹劾之类的事并没有放在心上;倒是沈理与沈瑛两个,此后颇为关注此事,生怕有人会借此攻讦尚书府 没想到,不久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,素来如逐臭苍蝇似的御史也都熄了声,无心他故了…… 第三百九十五章 分烟析产(二) 弘治十七年三月初一,太皇太后薨。 太皇太后周氏,英宗贵妃、宪宗生母、当今祖母,昌平人,天顺元年封贵妃,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,今上登基,尊为太皇太后。 在英宗皇帝去世后,周氏依仗自己是宪宗生母排挤英宗皇后钱氏,独尊为太后,曾引得朝野非议,甚至还引得百官文华门哭谏事,在清中的名声委实不好听。 可毕竟时隔久远,至今四十来年过去,世人对这位太皇太后,记得更多的,是她在先帝独宠万贵妃时庇护与抚养大了当今皇上。 就是弘治皇帝心里,对于自己老祖母也是恩领情。这些年他厚待张皇后娘家,却也没有忘记加恩太皇太后所在的周家。在京城中,唯一与张家能匹敌的外戚,也就是周家。 太皇太后今年已经是古稀高寿,这个时候去了,搁在民间也算是喜丧。可是天家毕竟是天家,国丧一出,事情就多了,内庭外庭齐动。 更要命的是,死了一个太皇太后不打紧,跟着病倒了皇帝,就是朝野大事 太皇太后并不是猝亡,去年腊月就开始绵病榻。 按照孝道,自然是当张皇后随王太后给太皇太后侍疾,可里谁不晓得太皇太后最看不上皇后。就是太皇太后身子还硬朗时,与张皇后这孙媳妇就有些凤不见凤的意思,除非必要的定省与年节,否则连看一眼都懒得看。 太皇太后虽年迈,去年腊月里也不是无缘无故病倒。在老太太病下前,正好就太子未来选妃之事,与张皇后发生了口角争执。 人上了年岁,本就容易偏执,何况是在病中。 太皇太后没有委屈自己,每次张皇后过去侍疾,都是见也不见。 一边是相濡以沫原配发,一边是恩深义重老祖母,皇帝夹在中间,两头为难。 不过为了将张皇后与太皇太后争执事情瞒下,不引得人非议,皇帝就让皇后抱病,自己带了太子往太皇太后侍疾。 一手拉扯大的孙子与最疼的曾孙都在眼前,太皇太后自是心情大好,病也好了大半,在除夕夜宴上,已经能坐起身来,喜喜地接受孙子们与曾孙的跪拜。就没有封爵就藩的皇弟荣王,太皇太后还不忘多嘱咐皇上几句,到了年岁就让他尽早选妃就藩,省的久在廷生了事端。 弘治皇帝都恭敬听了,也打算过了正月就派选妃使,为没有就藩的荣王选FONDY.NEt |